明媚朝阳洒在大明宫的每处角落,在这偌大的深宫院内,李世民一大早晨醒来,还没来不及去御膳房用膳,便在一众太监的拥簇之下前往大殿。
此时,文武百官们已然悉数到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陛下的来到。
文武百官们挨个向李世民进谏,李世民高高在上地坐在龙椅上,俯视着朝堂下面的每一个人。
当他的目光落在左手边第三排第二人的脸上之时,定格了住。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第三子同时间也是神龙郡王的李恪。
李恪眼见李世民正在看自己,脸上浮现出一抹异常得意的笑容。
李恪站在原地安然不动,细心听着李世民诉说的每一个字。
“烛龙寨一事,全部都要归功在恪儿身上,此番神龙郡王着实是为我大唐立了大功,昨日神龙郡王在御书房里前来找朕多与此事。”
“爱卿们,朕甚是欣慰,神龙郡王如此懂事,居然什么都不向朕讨要,但是朕又不可能不给神龙郡王什么,这样未免显得朕也太不赏罚分明。”
聚集在朝堂里面的满朝文武听李世民这么说着,当即齐齐将目光落在李恪的脸上。
诸如像是大臣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长孙无忌等人,全部都聚精会神地凝望着李恪。
尤其是长孙无忌的目光甚为凛冽,李恪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下不禁是一颤。
长孙国公这个人,向来在他李恪面前都不做好,这是一个卑鄙小人。
李恪清楚的记得,要不是上次因为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恐怕直到现在为止李世民多半也没有要将自己逐出长安城的心思。
所以上一次的事情多半要归罪在长孙国公的身上。
长孙无忌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他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党羽,同时间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便是太子李承乾的舅舅。
因为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而长孙皇后又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他们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在大唐朝堂里众多的利益集团当中,李恪可说是独木难支。
每一个利益集团,都从根本上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在这大唐朝堂里弱小的简直就如同是一只蚂蚁。
李恪顶着数道目光,单膝跪在地上,对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说道:“儿臣昨日在御书房里面已经将心是向父皇您表明,儿臣当真什么都不想要,兹要是父皇您能够笑口常开,而且也就很是欢喜。”
这番话说的当真正中李世民心坎儿。
话音刚落,李恪眼见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满脸阴鸷的神情。
话说当年自玄武门之变开始,长孙无忌便一直都在李世民身旁鞍前马后。
在这个世界上面,除了长孙皇后以外,最了解李世民脾气秉性之人便是长孙无忌了。
方才李世民都已经将话说得那么清楚,长孙无忌自然知道李世民想说什么话。
于是长孙无忌便赶在李世民开口之前急声说道:“陛下,神龙郡王现下毕竟已经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考虑的很是周到。”
“按说陛下您当真是该感到欣慰,至于赏赐什么的……嘿嘿!在微臣看来其实大可不必。”
此话一出,与长孙无忌同为一只党羽中人都附和着长孙无忌。
李世民一时间深感为难,望着仍旧单膝跪地的李恪,思量半晌,缓缓说道:“长孙国公的意思朕非常清楚,但是赏罚分明很是重要。”
便在这时,一名太监手握圣旨快步走上近前,急声说道:“赏赐神龙郡王李恪白银二百两,田地三百亩,钦此。”
说实在的,就这么点赏赐,李恪其实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李世民毕竟已经决定赏赐给自己,并且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自己倘若再不领情接受,未免会让李世民对自己印象不佳。
于是这般,李恪高声说道:“臣叩谢隆恩!”
李恪高高举着双手,接了旨。
在李世民的高笑声中,结束了李恪这一事。
紧接着,朝堂里面一位姓张的大人连忙抢身而出,双膝跪拜在李世民面前,高声说道:“陛下,东城水利自三个月之前便一直不佳,直到近来以至水深火热之地步。”
“住在东城的整整八千五百三十六户的百姓都对东城水利一事心中颇有微词,倒是请过很多次金吾卫的士兵前去安抚民心,只不过不管用。”
李世民眉头深锁,大感意外,问道:“朕清楚的记得三个月之前东城水利出现问题之后,立刻便让陈大人前去督工治理来着。”
“都已经过去了这么久的时间,此事为何还没有尘埃落定呢?实在是匪夷所思。”
陈大人说道:“都尽力了,只不过是治理水利的银两没有够,而且再加上西南方向最近爆发了水灾,这银两一时间也拨转不过来。”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急声问道:“既然如此,此事为何一直没有告与朕?”
陈大人此时已然有些心虚,说起话来都没有底气,声音顿时低了许多,战战兢兢地道:“主要是……主要是上面的大人压着。”
李世民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一掌狠狠拍在大腿上,厉声喝道:“谁敢如此大胆!”
陈大人浑身颤抖着朝着身后望去。
李恪此时循着陈大人眼睛瞄着的方向瞧了过去,只见陈大人双眼所对着的方向站着四个人。
分别是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长孙无忌。
李恪心道:嘿嘿!妈的,最好是这个该死的长孙无忌,老不死的狗东西,吃饭噎死你,喝水噎死你,就算是走在路上也一脚摔死你。
李世民此事面露不悦,怒火已然燃起,咬牙切齿地道:“到底是谁!陈大人请说!”
李恪是打从心底希望这个人是长孙无忌,自己实在是太想要看见长孙无忌出丑了。
然而,事实却令他失望了。
只见秦叔宝快速从人群中走出,双膝跪拜在地上,沉声说道:“陛下,乃是微臣!”